我國LNG接收行業參與者數量少,國內LNG加氣站零售環比下跌0.86%。隨著全球LNG產能和貿易規模持續擴大,LNG市場基本面發生深刻轉變。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需求強勁,足以吸收LNG的供應增量。以下對LNG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2021-2025年中國LNG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1月19日,LNG市場均價為4902.56元/噸,環比下跌135.44元/噸,跌幅2.69%。近期國內液廠產量環比上周有所下降,接收站槽批出貨量維持低位,其中天津地區接收站槽批出貨量少,寧波地區接收站出貨逐漸增加。從需求方面來看,部分地區仍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加之國內冷空氣影響較小,終端需求受限,河北、北京等地因天津地區接收站出貨量持續低位,內蒙古、山西地區液廠流入資源增加。
LNG產業上游的準入門檻高,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產業的壟斷性較高。相對于上游產業的高度壟斷,產業中下游則在政策的引導下,顯示出相對充分的競爭性?,F從區域競爭、企業競爭兩大板塊來分析LNG行業競爭結構。
我國國產LNG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陜西、四川、新疆等地區。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等地區天然氣儲量豐富,為國產LNG產能建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整體來看,內蒙古、陜西、山西、四川四省生產LNG占比分別為26.14%、22.58%、11.01%和10.41%。LNG行業競爭結構分析,隨著川渝氣田的開發,西南地區LNG日產能可以達到130萬立方米以上,此外,華南地區LNG日產能為110萬立方米左右,華東地區日產能為15萬立方米,東北地區日產能約為13萬立方米,華中地區日產能約為9萬立方米。隨著西氣東輸及管網的完善,小型LNG工廠已成為開拓市場的先鋒,在促進邊際氣田和非常規資源高效利用、城市調峰和事故應急、運輸工具的替代燃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LNG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全國能源綜合供應商、跨區域/地方性燃氣公司、以LNG進口貿易為主的企業及以LNG生產銷售為主的企業。國內LNG的上游供應主要來源于國際LNG進口和國內開采生產,其中天然氣開采加工參與主體以全國能源綜合供應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等大型央企為主,LNG進口方面,除央企背景公司外,部分LNG進口貿易為主的企業如九豐能源、新奧股份等擁有接收碼頭等資源優勢,接收儲備等配套設施完善,有一定的上游采購資源及議價能力,是LNG市場重要的參與方。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深圳燃氣等作為全國或區域燃氣運營商擁有本地區或多個地區燃氣專營權,會部分涉及LNG的銷售或運營;四是以LNG生產和銷售為主的清潔交通能源天然氣運營商,如洪通燃氣、廣匯能源等。
目前,我國LNG接收站行業競爭者數量較少,由國家管網、中國海油、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占據著LNG接收站行業的主要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較高。我國LNG接收站行業近年來隨著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下游需求的拉動,建設項目較多,對新進入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提高了行業的進入門檻。因此,中國行業存在一定的新進入者威脅。
以上就是小編對LNG行業競爭結構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